评论

交流经验共治空气污染

2016年12月7日


世界银行中国首席环境专家高柏林 中国日报

本周,中国和国际空气治理专家共聚北京,参加世界银行与中国国家环境保护部和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共同举办的污染治理与环境健康活动周系列活动,分享空气质量管理经验。

此次活动非常及时,因为空气污染的危害在世界各地、尤其是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日益显现。我们生活在污染的城市,目睹周围空气污染日益严重,城市居民不得不戴口罩出门,时时提醒我们呼吸的是污染的空气。


Image

在过去五年里,中国政府集中力量解决PM2.5(细颗粒物)问题, PM2.5是对公众健康危害最大的污染物。2012年,中国政府公布了降低空气中PM2.5浓度的更为严格的标准,从2016年1月起生效,与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标准相等。中国十三五规划(2016-2020)的目标是将PM2.5浓度降低18%,这是PM2.5指标首次写入五年规划。中国建立了全世界最广泛的空气质量监测体系,目前已覆盖全国338个城市。

虽然这几年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但空气污染仍很严重,给经济和社会造成损失,改善空气质量要注意以下三个关键问题。

首先,需要建立有效的区域空气质量管理机制。风可以把空气污染吹到距离源头500多公里以外,所以一个省出现的空气污染可以被风吹到另一个省。实际上,在中国,20-40%的PM2.5来自受到污染的省或城市之外。京津冀地区建立了空气质量信息共享机制,为加强区域层面的规划和投入并在地方层面实施提供了一个平台。

第二,需要加强对其他污染源的监测和分析。燃煤发电、重工业、交通车辆和建筑工地是众所周知的污染源,而农业和畜牧业废弃物、秸秆焚烧、农村居民炉灶和非公路用重型设备也会造成严重污染,需要加强对这些污染源的监测和分析。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不同排放源之间产生的化学作用、如交通车辆与农业之间的化学作用会加剧污染。归根结底,区域空气质量管理计划须采取涵盖所有污染源的跨行业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有助提高这些行业的效率和竞争力,带来额的收益。

第三,协调好空气质量管理与气候变化政策,可以带来成本效益。对于碳排放与空气污染之间的协同效应已有普遍认可,但重要的是要认识到也有不协调的问题。就此而论,我们不能假设减少了碳排放就会自动带来空气质量的改善。说明这种不协调性的一个明显例子就是欧洲从汽油车转到柴油车,与汽油车相比,柴油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确实要低15%到20%,但氮氧化物排放量却要高20%左右,这也是成为造成空气污染的一个因素。

中国政府认识到,减少空气污染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通过借鉴那些已将空气污染降低到可接受程度的国家的经验可以加快这一过程。与此同时,污染治理与环境健康活动周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一个学习中国实施和加强空气质量管理经验的良好时机。

(本文英文版于2016年12月7日发表于《中国日报》)


Api
Api

欢迎